來源:@財聯社APP微博
財聯社3月3日訊,市場全天衝高回落,三大指數漲跌不一。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1.62萬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2423億。盤麵上,市場熱點集中在新能源方向,個股漲多跌少,全市場超3200隻個股上漲。從板塊來看,固態電池以及新能源方向集體大漲,等多股漲停。可控核聚變概念股盤中走強,漲停。醫美概念股表現活躍,漲停。下跌方麵,算力概念股持續調整,等跌停。截至收盤,滬指跌0.12%,深成指漲0.36%,創業板指漲1.2%。
板塊方麵
板塊上,固態電池概念股全天強勢,、、領湃科技、、德行科技、等個股漲停。、、、等漲超10%。
研報表示,2024年以來,頭部電池廠、整車廠以及專家學者對全固態電池的裝車節奏預期逐步收斂,即2027年小批量/示範性上車,2030年大規模量產,裝車節點明確,中信證券認為市場也將逐步凝聚共識,技術路線明晰、鋰電設備先行、鋰資源需求打開新增量。結合2025年固態電池行業的重要催化來看,2025年是半固態電池成熟產品推出並逐步放量,全固態技術路線逐步明晰並收斂的重要年份。
從盤麵上而言,固態電池概念進一步加強並且逐步擴散至整個新能源方向,可見在科技股陷入整理的背景下,固態電池概念後續或有望成為過渡性題材而反複活躍。但需注意的是,固態電池概念上周便受到密集利好催化而反複活躍,今日早盤集體拉升後,短線情緒趨於高潮。尾盤階段多隻高位股遭遇炸板,此前6連板的更是上演準“天地板”。預計明日固態電池內部的分歧或將進一步加劇,重點留意板塊分化整理過程中相對逆勢的個股。
可控核聚變概念股盤中走強,中國核建、、、漲停,、、等個股漲幅居前。消息麵上,2月28日,、相繼公告,擬以增資方式參股中國聚變能源有限公司,分別投資10億元、7.5億元,本次交易尚需國務院國資委批準並辦理工商變更登記手續。
民爆概念股同樣表現活躍,、漲停,、、漲幅居前。消息麵上,2月28日,工信部印發《加快推進民用爆炸物品行業轉型升級實施意見》,推動企業重組整合。分析,民爆行業準入嚴格,屬於高管製的牌照生意,在政策推動下頭部企業市場份額加速集中。由於民爆企業的炸藥限量管理,企業擴產很難,因此,民爆行業玩家越來越少,市場蛋糕則不斷增大,頭部企業的優勢將進一步凸顯。
從市場整體角度而言,可控核聚變還是民爆概念,都屬於較為邊緣的題材,今日走強除了消息麵催化以外,也能體現出目前資金高低切的訴求,故科技主線退潮階段,此前低位板塊或仍存在著補漲的可能性。
個股方麵
個股層麵來看,高位股的虧錢效應仍在延續,目前市場最高連板股降至4板,連板晉級率不足4成。其中華豐股份尾盤跳水,上演準“天地板”,、杭鋼股份、、、等個股跌停。不難發現,上述個股主要還是圍繞著與算力概念股這兩大前期熱點方向所展開。不過需注意的是,部分資金已開始嚐試抄底AI方向,例如一體機概念核心高標便於午後探底回升晉級4板,而作為此前高人氣容量中軍也在尾盤階段遭遇搶籌。故這兩隻個股明日走勢仍值得關鍵,若能形成正反饋的話,或有利於吸引更多資金回流AI算力方向,反之若再度走弱的話,與之對應的AI概念股整理周期或將被進一步拉長。
後市分析
今日市場全天衝高回落,三大指數漲跌不一,量能則進一步萎縮,整體而言,目前市場仍處於短線整理結構。指數層麵而言,後續仍可先行留意30日均線的支撐力道,若再度將其跌破,本輪調整的周期或將進一步拉長。而從盤麵的角度而言,今日雖然個股漲多跌少,但機器人與AI概念股延續調整。作為此前兩大核心熱點,對於市場人氣具有較強的帶動作用,當前期高位股的虧錢效應能夠得以修複時,市場整體的做多信心方有望重塑。隨著科技短期分化整理的延續,資金逐步嚐試進行“高低切”輪動,後續可重點關注估值安全邊際更高、業績確定性更高的板塊與個股。
今日短線情緒全天在低迷之下震蕩,並於尾盤跌至冰點之下。
市場要聞聚焦
1、深圳:重點支持具身智能機器人核心零部件、AI芯片、仿生靈巧手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財聯社3月3日訊,《深圳市具身智能機器人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印發。其中提到,重點支持具身智能機器人核心零部件、AI芯片、仿生靈巧手、基座及垂直領域大模型、本體控製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以揭榜掛帥、項目經理人製、業主製等方式分階段、分批次組織實施科技重大專項。在開展核心零部件攻關方麵。攻關高能量密度的微小電機及驅動技術,研製高精密微型一體化關節模組。攻關六維力、電子皮膚、多維觸覺感知技術,研製高精度視、觸、力等多模態傳感器。研製高性能、高集成度的類腦視覺傳感器。研製高能量密度、輕量化電池。
2、2025年載人飛行任務發布
財聯社3月3日訊,據中國載人辦公室消息,2025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將紮實推進空間站應用與發展和載人月球探測兩大任務,為推動科技強國、航天強國建設作出更大貢獻。目前,中國空間站在軌運行穩定、效益發揮良好,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登月階段任務各項研製建設工作按計劃穩步推進。2025年,工程規劃了2次載人飛行任務和1次貨運飛船補給任務,執行2次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已經選定,正在開展相關訓練。目前,中國空間站已在軌實施180餘項空間科學研究與應用項目,涉及空間生命科學與人體研究、微重力物理和空間新技術等領域,取得了多項開創性成果。與此同時,瞄準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的目標,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登月階段任務各項研製建設工作按計劃穩步推進。後續,船、器、箭、服等主要飛行產品將重點開展初樣各項大型試驗。為有效提高研製工作質量與效益,登月任務將持續推動工程數字化研製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