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方:中国酒店产业综合服务平台
时 间:2025-07-04 16:14:24
地 点:北京
春節也叫過大年,它是中華民族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視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過大年,民間除了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風俗各異的地方年俗之外,團圓也是這個節日裏重要而永恒的主題;在人生的路途上,家永遠是最溫暖的港灣;所以每逢佳節臨近,遊子思鄉情更切;俗話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當臘月之門開啟之後,臘月間四處飄散的風臘香味,和“過了臘八就是年”的濃鬱氛圍觸動了無數出門在外遊子們的心;無論天南海北,無論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成為了臘月歸鄉路上一道特殊的風景線。
但是,回家過年,啟程的日子在民間是有講究的;比如挑選吉日回家,預示歸程的路上順利平安,一路坦途;那麽,哪些日子適宜啟程回家呢?哪些日子不適宜動身呢?其實,民間對回家的吉日早有俗語指明,下麵,我們通過三句老話,來看看哪些日子適宜回家?哪些日子不宜回家?
出門走,三六九;要回家,二五八
從這句俗語給出的信息可以明確看出,如果想要出門出行,農曆逢三六九都是吉日;如果需要回家,可選擇農曆逢二五八;無論出行或回家,挑選這幾個日子沒有什麽忌諱;因此民間也有“三六九出門,不用問別人;二五八回家,哪天都不差”的說法;關於三六九,出門走的說法咱們暫且不論,我們主要來談談回家選擇二五八的原因;其實“要回家,二五八”的說法起源與老黃曆有關,因為古人通過觀察黃曆總結得出結論,凡是農曆逢二五八的日子大多是良辰吉日,一般宜安家,歸家,或婚嫁等;好日子自然不忌諱回家,所以古人就總結了這句“要回家,二五八”的俗語。
朔日不出門,望日不回家
民間除了有“要回家,二五八”說法之外,還有“朔日不出門,望日不回家”的講究;那麽,什麽是望日呢?望日為何忌諱回家?據曆法解釋,農曆是根據月盈月虧規律變化總結出來的,也就是說,在地球上看月亮,月圓盈虧輪回正好為一個月;曆法觀點認為,在地球上看不到月亮的起始日子視為朔月,曆法將這一天定為朔月初一,也就是朔月朔日;而月相達到滿月之時,在地球上能看到月亮呈現出最大最圓之相,這天正是月中十五,曆法稱為望月望日;由此說明,朔日代表的是農曆初一,望月代表的是農曆十五;由此可見,“朔日不出門,望日不回家”的意思是,農曆的初一這天不出門,農曆的十五這天不建議回家。
其實,初一十五一直是民間有禁忌的日子,民間也忌諱在這兩個忌日進行交流活動;比如民間有初一十五不遠行,初一十五不嫁娶,初一十五不探視,初一十五不串門不走親戚等講究;故此,民間也有“初一不遠行,十五不回家”的說法;所以,在春節回家過年的歸期上,盡量避開十五這個忌日;不過,有人會問,在傳統俗語“要回家,二五八”中,已經表明逢五可以回家,那麽與“望日不回家”的說法是否矛盾;其實,“望日不回家”隻是逢五中的一個特殊日子,在大局上並不影響初五,二十五歸家的說法。
絕日不回家,離日不婚嫁
在民間,還有“絕日不回家,離日不婚嫁”的說法;那麽,什麽是絕日和離日呢?據古籍《玉門經》描述:“四絕者,四立前一辰日;離者,陰陽分至前一辰也”;這句話中的四立是指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俗稱四立;分至是指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俗稱四離;而前一辰也,是指四立四離的前一日;所謂絕日,是指四立的前一日,也就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日;離日是指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前一日。
術數擇日觀點認為,立春前一日水絕,立夏前一日木絕,立秋前一日土絕,立冬前一日金絕,故此將四立前一日稱為四絕日;而術數也認為,木離春分,火離夏至,金離秋分,水離冬至,故將分至的前一日稱為四離;術數擇吉認為,四絕日是不吉利的凶日,一季兩分,預示不能圓滿,五行不通,傷財傷勢,故認為絕日不宜回家。而四離日本就有分離的寓意,離日嫁娶預示不能恩愛白頭多傷感,故有“離日不婚嫁”的說法;今年的立春是正月初四,也就是說正月初三為絕日,如果回家過年,也應避開正月初三作為啟程日。
概述
其實,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人們不再注重舊時民間的傳統觀點了;特別是年輕一代追求無拘無束的生活方式,自由自在想走就走想回就回的標新意識早已淡化了傳統禁忌說辭;心有禁忌步難行,百無禁忌天地寬;何況每一位遊子回家過年都懷有一種迫切的心情,傳統禁忌已不重要,也別讓民間禁忌耽擱了過年回家的路。
#紅紅火火過大年##一國一品#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聚焦兩會|盤點商業健康險發展關鍵詞:商保一站式結算、支持創新藥械發展、醫保商保數據互通
李克強總理還特地提到近來火熱的分享經濟,並表示“支持和引導分享經濟發展,提高社會資源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群眾生活”。...
但更多時候,它是一個人思想的獨舞,是一個人大腦的狂歡。...
可你能說,你的點子沒有意義嗎?顯然也不行,隻能說是,我們的創意點是基於一個整體框架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