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體感受器(本體感受器名詞解釋是什麽?)
最近很多小夥伴想了解本體感受器,今天小編專門整理了本體感受器的相關內容分享給大家,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本文目錄一覽:
- 1、本體感受器名詞解釋是什麽?
- 2、什麽是本體感受器?感受器有什麽分類嗎?
- 3、本體感受器簡介
本體感受器名詞解釋是什麽?
本體感受器的名詞解釋是⠥혥視體表、內髒器官和深部結構中的,能接受刺激的一種結構。其功能類似換能器,可將不同形式的刺激轉變成神經衝動。感受器按分布部位及功能,分為外感受器、內感受器和本體感受器。
外感受器分布在體表,可感受外環境刺激。內感受器位於內髒壁內,接受體內的理、化性刺激。本體感受器位於肌肉、肌腱和關節內,與體位,運動和感覺有關。
感受器的生理特性
感受器在將外界刺激轉換為傳入神經動作電位時,不僅發生了能量的轉換,也將刺激所包含的環境變化信息轉移到了動作電位的序列中,起到了信息的轉移作用,這就是感受器的編碼(coding)功能。但實際上,感覺編碼不僅與感受器有關,還涉及感覺係統的其他結構。
關於感覺編碼的機製,至今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認為,感覺係統將刺激信號轉變為可識別的感覺信號,主要包括刺激的類型、部位、強度和持續時間四種基本屬性。
由於不同的感受器具有不同的適宜刺激,感受特殊形式能量的感受器,對特定範圍的能量帶寬敏感,這樣就決定了感受器對刺激類型的識別,從而允許機體感知許多種類的機械熱、化學和電磁刺激等。
什麽是本體感受器?感受器有什麽分類嗎?
本體感受器,亦稱固有感受器.接受動物體或其一部分所處的狀態,特別是指以力學狀態作為直接感覺刺激而使身體感知的感受器.是與接受外界的和體表等外刺激的遠距離感受器(distance receptor)及外感受器(exteroceptor)相對而言的.脊椎動物的肌梭和腱梭是具有其代表性的,它分別以該骨骼肌或腱的機械伸展為適宜刺激而興奮,並將其伸展的程度報向中樞.內耳的前庭裝置(卵圓囊、球囊、半規管)作為所謂平衡器官,因具有感受動物體本身的靜力學、動力學狀態的功能,通常可列入本體感受器.這些本體感受器的活動,一般不一定作為明確的自我感覺(本體感覺)進入意識,主要是作為特定反射活動的誘發因素而起著重要作用.
按感受器在身體上分布的部位並結合一般功能特點可區分為:本體感受器、內感受器和外感受器三大類.
外感受器包括:光感受器、聽感受器、味感受器、嗅感覺器和分布皮膚、粘膜(包括嗅粘膜、味蕾)、視器、聽器等處.
內感受器包括:心血管壁的機械和化學感受器,胃腸道、輸尿管、膀胱、體腔壁內的和腸係膜根部的各類感受器.
本體感受器:分布於骨骼肌肌腹、肌腱、關節囊、韌帶和內耳味覺器等處,接受機體運動和平衡時產生的刺激.
本體感受器簡介
目錄
1 拚音 2 英文參考 3 肌梭 4 腱梭 5 牽張反射 6 本體感覺 7 本體感覺與運動技能
1 拚音
b䛮 t琠g玮 sh㲵 q㬀
2 英文參考
proprioceptor
本體感受器亦稱固有感受器。接受動物體或其一部分所處的狀態,特別是指以力學狀態作為直接感覺 *** 而使身體感知的感受器。是與接受外界的和體表等外 *** 的遠距離感受器(distance receptor)及外感受器(exteroceptor)相對而言的。脊椎動物的肌梭和腱梭是具有其代表性的,它分別以該骨骼肌或腱的機械伸展為適宜 *** 而興奮,並將其伸展的程度報向中樞。內耳的前庭裝置(卵圓囊、球囊、半規管)作為所謂平衡器官,因具有感受動物體本身的靜力學、動力學狀態的功能,通常可列入本體感受器。這些本體感受器的活動,一般不一定作為明確的自我感覺(本體感覺)進入意識,主要是作為特定反射活動的誘發因素而起著重要作用。
除了內耳的前庭器官外,本體感受器還包括肌肉、腱、關節內的感受器。比如肌梭感受肌肉的伸展和收縮,腱梭感受感受肌肉末端附於骨上的肌腱的伸展,還有關節感受器能感受關節韌帶的運動。這些感受器主要在於感知運動器官的位置變化,簡單的說,我們閉著眼睛能夠吃飯、穿衣就與我們的這些本體感受器有關。
3 肌梭
肌梭(muscle spindle)是一種感受肌肉長度變化或牽拉 *** 的特殊的梭形感受裝置,長約1~7mm,外層為結締組織囊,囊內有6~12根肌纖維,稱為梭內肌纖維(intrafusal muscle fiber),兩端為收縮成分,中間部分是感受裝置。梭內肌纖維的中段肌漿較多,肌原纖維較少,有些肌纖維的細胞核排列成串,有些肌纖維的細胞核聚集在中段而使中段膨大。感覺神經纖維進入肌梭時失去髓鞘,其軸突細支呈環狀包繞梭內肌纖維的兩端。囊外的一般肌纖維稱為梭外肌纖維(extrafusal muscle fiber)。肌梭附著在梭外肌纖維上,與肌纖維平行排列。梭外肌纖維接受a運動神經元支配,梭外肌纖維收縮時梭內感受裝置所受牽拉 *** 減少;梭內肌纖維受維支配,維活動增強時,梭內肌纖維收縮,可提高肌梭內感受器的敏感性。肌梭是一種本體感受器,主要感受肌纖維的伸縮變化,在調節骨骼肌的活動中起重要作用,主要分布於抗重力肌, *** 變時肌肉受牽拉變長,梭內肌受牽拉,感受裝置敏感性增高,傳出神經發出的衝動增多,到達脊髓後,經傳出神經纖維使肌肉收縮。
4 腱梭
腱梭(tendon spindle,tendon an of Golgi)分布在腱膠原纖維之間,與梭外肌纖維串聯,紡錘形腱梭的腱纖維束上,纏繞著感覺神經末梢,與肌梭的構造相似,這最初是由高爾基(C.Golgi)記述的。腱梭是一種張力感受器。當肌肉收縮張力增加時,腱梭因受到 *** 而發生興奮,衝動沿著感覺神經傳入中樞,反射性地引起肌肉舒張。與肌梭不同,它不受傳出性神經的支配。肌梭和腱梭一起作為本體的反射感受器,對動物的保持姿勢和協調運動,具有重要的作用。
5 牽張反射
牽張反射(stretch reflex):人和動物的軀體運動和姿勢維持受神經係統調控,其基本機製之一就是牽張反射,它是指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牽拉時引起受牽拉的同一肌肉收縮的反射活動。牽張反射的反射弧為:感受器(肌梭、腱梭)→傳入神經→中樞(脊髓前角a運動神經元)→ 傳出神經→效應器(同一肌肉的梭外肌)。牽張反射有腱反射和肌緊張兩種類型。
腱反射(tendon reflex)是指快速牽拉肌腱時發生的牽張反射。如膝反射,當叩擊髕骨下方的股四頭肌肌腱時,可引起股四頭肌發生一次收縮。此外,屬於腱反射的還有跟腱反射和肘反射等。
肌緊張(muscle tonus)是指緩慢持續牽拉肌腱時發生的牽張反射,其表現為受牽拉的肌肉發生緊張性收縮,阻止被拉長。肌緊張是維持軀體姿勢最基本的反射活動,是姿勢反射的基礎。
6 本體感覺
肌肉、肌腱和關節囊中分布有各種各樣的本體感受器(肌梭與腱梭),它們能分別感受肌肉被牽拉的程度以及肌肉收縮和關節伸展的程度。這種本體感受器受到 *** 所產生的軀體運動覺,稱為本體感覺。
人在運動時,肌肉被牽拉或主動收縮與放鬆,均會對肌梭、腱梭構成 *** 而產生興奮,興奮衝動傳到大腦皮質的運動感覺區,經過分析綜合活動,能感知人體的空間位置、姿勢以及身體各部位的運動情況。在機體的隨意運動和反射活動的控製中,由於來自肌梭和腱梭的傳入信息,使運動動作協調一致,密切配合。一般認為,腱梭的傳入衝動可反射性的抑製同一肌肉的運動神經元,而肌梭的傳入衝動則對同一肌肉的運動神經元起興奮作用。當肌肉受到被動牽拉時,肌梭和腱梭的傳入衝動頻率均增加。肌梭和腱梭的衝動可使中樞神經係統分別了解肌肉的長度和受到牽張的力量。當肌肉牽拉時,首先引起肌梭感受器的興奮,使運動神經元興奮而引起牽張反射,使受牽張的肌肉收縮以對抗牽拉。當牽拉量繼續加強時,可興奮腱器,衝動通過抑製性中間神經元,使牽張反射受到抑製,避免被牽拉的肌肉受到損傷。例如,當舉起一物體時,肌肉被牽拉,如果負荷很重,牽拉也很重,那麽將動員更多的運動單位來舉起這重物;如果負荷較輕,牽拉也較輕,那麽僅有少數運動單位參加活動就能舉起這一物體。
7 本體感覺與運動技能
運動員的一切運動技能是在本體感受的基礎上才能形成。借助本體感受器就能感知每一動作中肌肉、肌腱、關節和韌帶的縮短、放鬆和拉緊的不同狀況,為大腦皮質運動行為進行複雜的分析綜合創造條件。經常參加體育訓練,不僅使人的本體感受器的機能得到提高,而且對肌肉運動的分析能力、動作時間的判斷精確度均得到發展。例如,不同訓練水平的籃球運動員運球快速進攻時,訓練水平高的運動員其控球能力強,失球次數少,而且運動速度快,表現出本體感受器具有較高的敏感性。
肌肉活動時發生的本體感覺往往被視、聽和其它感覺遮蔽,故本體感覺也稱為暗淡的感覺。運動員的本體感覺能力,必須經過長時間訓練,才能在意識中比較明顯而精確地反映出自己的運動動作。
以上就是本體感受器的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