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05 08:08:24 阅读: 82次
在華野中,陳粟二人向來是以配合默契著稱,不過陳毅最早是在山東擔任新編新四軍軍長,兼野戰軍司令員,作為山東的一把手,陳毅在1946年初一度遭遇了信任危機,那時老蔣開始對我黨的解放區發起了全麵進攻,麵對來勢洶洶的敵人,身為山東野戰軍司令員的陳毅,手裏卻並沒有多少拚的本錢。
早在1945年下半年,黨中央便抽調了山東四分之三的兵力奔赴東北戰場,八個主力師隻剩下兩個,加上陳毅帶到山東的一部分新四軍兵力,勉強湊起來約7萬人。
可這時不幸的消息傳來,八師師長王麓水在率部攻打滕縣城時,因親臨前沿陣地指揮作戰,結果身負重傷,壯烈犧牲,而二縱司令員羅炳輝又突發腦溢血去世,這時國民黨又發起了全麵進攻,想消滅我黨在華中地區的部隊,進而攻占整個江蘇。
陳毅率山東野戰軍與粟裕的華中野戰軍配合,南下挫敗了敵軍進攻,不曾想陳毅又接連犯了兩個致命錯誤,先是不切實際的強攻泗縣,與國民黨中戰鬥力極強的桂係部隊交手,結果四個團的兵力硬是沒有幹過敵兩個團,還付出了2000人的傷亡代價。
接著陳毅又棄守淮陰,導致粟裕籌劃的圍殲敵整編74師的計劃落空,華中解放區的首府淮陰直接失守。
毛主席聞訊對陳毅極其失望,因此對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的領導權作了細致調整,把兩軍分為了四個部分,由陳毅、徐向前、張雲逸和粟裕分別指揮。
在電報中,中央特別指出由徐向前負責魯南部分,言下之意很明顯,徐向前以後很可能要負責山東野戰軍的總指揮,奈何當時徐向前身體不太好,無法趕往山東,於是黨中央緊急部署,令山野和華中野戰軍合並。
1947年1月華野成立,由陳毅擔任司令員兼政委,粟裕擔任他的副手。
當時華野下轄12個縱隊,兵力約20萬人,別看兩支部隊合並了,但還有許多問題需要理一理,首先要理清的就是主帥關係,要知道山東野戰軍之前接連打了不少敗仗,陳毅在泗縣失利後,專門寫了封信,向全軍戰士們承認了錯誤,坦言自己指揮無方,導致吃了敗仗。
而粟裕這邊,率領華中部隊北上,接連打出了漣水、宿北戰役,不僅殲滅了國軍整編69師,還逼得該師師長戴之奇自殺,仗雖然是兩支部隊合力打的,可總指揮卻是由粟裕負責。
兩支野戰軍合並,存在的問題不少,原華中部隊認為,如果不是山野配合不好,本來是可以守住兩淮地區的,進而保住華中解放區,可山野這邊認為,粟裕雖然會打仗,但資曆太年輕了,一下子與陳軍長齊名,是不是有些不合理,因此一些縱隊司令和師長都對粟裕的指揮不是很服氣。
後來據粟裕回憶,在宿北和魯南戰役期間,他雖然受到了陳毅的絕對信任,負責統一部隊,但內心還是十分謹慎的,生怕指揮失誤,傷害兩軍感情。
好在成功取得了戰果,我軍在魯南地區紮下了根,而陳毅也十分感慨,粟裕同誌打仗很有一套,讓他負責軍事指揮,自己是很有信心的,其實,這又何嚐不是在感謝粟裕給華野爭了氣,不至於讓中央另派其他的將領來替代指揮,要真是這樣,對於一軍統帥而言,是莫大的恥辱。
粟裕是一位十分優秀的軍事指揮家,他很清楚政治團結的重要性,為了維護陳毅的形象和威嚴,他總是在軍中宣傳陳軍長是如何在南方堅持十年遊擊戰的,又是如何在抗戰時領導新四軍在敵後抗戰的,論功勞輪苦勞,他都是華野當之無愧的一號首長,誰敢背地裏說怪話,就不要怪他粟裕不講情麵了。
為了阻止分裂苗頭的蔓延,陳毅專門做了一份報告,鮮明的指出了部隊中存在的山頭主義和不良主義,他教導全軍指戰員統一思想,進一步推動了部隊的融合和整合。
這個報告意義深遠,在思想層麵上讓華野走向了正規化的步調,使這支部隊的凝聚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
1947年1月,國民黨軍隊對山東解放區發起了重點進攻,2月,萊蕪戰役爆發,此後國軍集約46萬的兵力向沂蒙山一帶發起了進攻,華野幾乎陷入了高強度的作戰當中,由於政治教育和整軍運動來不及搞,部隊中又出現了一些不團結的聲音。
其中最嚴重的就是一個縱隊司令當麵頂撞粟裕。
在孟良崮戰役期間,粟裕為了尋找戰機,令部隊在魯中和魯東一帶頻繁活動,試圖引起國軍的重視,而這也被人稱為耍龍燈戰術。
別看名字詼諧,卻累壞了戰士們,許多人忍受不了這樣來回跑冤枉路,開始發牢騷,要麽撤走,要麽和蔣軍硬幹,整天亂竄,到底在圖什麽。
當時9縱長期在膠東作戰,已經占領了大片區域,所以上至司令,下至普通的士兵都帶著一股子傲氣,和蔣軍硬剛他們是不慫的,可這樣來回跑,有些人想不通,所以就把原因歸結到了粟裕指揮無方上。
陳毅
徐向前
粟裕和陳毅
在陳粟二人拍板決定圍殲湯恩伯兵團右翼的兩個整師後,九縱奉命從蒙陰出擊,知道終於要打仗後,部隊的戰鬥熱情一下子高漲了起來,全縱都拚命趕到了沂水一帶,正想投入戰鬥,結果野司一個電話帶來,又讓9縱退回蒙陰,原地待命。
這下子可把9縱司令員惹毛了,他直接拿起電話就開懟:你們就知道在地圖上一卡一卡的,這當兵的可都是兩條腿在跑啊。
粟裕知道後也十分生氣,但他知道這位悍將向來是個炮筒子,一點就燃,所以沒有和他硬懟,等九縱都帶著憤怒趕回蒙陰後,最終在孟良崮戰役中打了個痛快仗,所以粟裕事後也沒有追究。
粟裕沒有追究,不代表陳毅會放過此事,他一向很尊重粟裕,但凡粟裕在作戰室研究作戰行動,他都會借口出去溜達,以免粟裕向他匯報,影響作戰進度。
身為一軍統帥,自然要大度一些,可一個縱隊司令,為何敢對粟裕大呼小叫,陳毅怒火中燒,直接一個電話達到了九縱,頂著嗓門就發起了飆:以後粟司令的命令,就是我陳毅的命令。
這個電話給足了粟裕的麵子,從此以後,華野再也沒有出現反對粟裕的聲音了。
可以這麽說,陳毅更像是華野的主心骨,有他在,就能掌控全局,起到壓陣的作用,而粟裕也能放心大膽的指揮戰役,華東戰場的每一個戰役,每一場勝利,都離不開陳毅的全力支持,所以陳粟二人也被世人稱讚為陳離不開粟,粟離不開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