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住千億規模?考驗興銀基金“新掌門”

來源:北京商報

時隔半年,千億公募興銀基金迎來新總經理。1月18日,興銀基金發布公告表示,易勇新任公司總經理,同時,董事長吳若曼不再代為履行相關職務。據悉,興銀基金成立於2013年10月,在管規模在成立十年後於2023年末首破千億元,然而,在2024年二季度末達到規模峰值後,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規模則直降217.44億元,其中,占比較大的貨幣型基金規模更是縮水明顯。有業內人士指出,興銀基金新任總經理有望為公司帶來新的管理理念和戰略方向,可能帶來更多合作機會和市場拓展空間。在監管注重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的背景下,未來公司也可以加大權益類產品的研發和創新力度,推出符合市場需求和投資者偏好的新產品。

公開履曆顯示,易勇為資管行業“老將”,曾在、興證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新沃基金、京東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工作。

回顧2024年7月,興銀基金原總經理、首席信息官趙建興因工作調動原因離任,興銀基金董事長吳若曼代為履行總經理一職。如今的高管變更公告也意味著,興銀基金總經理一崗空缺半年後終於迎新。

需要注意的是,除總經理變更外,近兩年興銀基金的多位高管出現變更。例如,2024年12月,興銀基金副總經理沈陽因個人原因離任。在此之前,2024年4月,督查長鄭瑞健因身體原因離任,由吳真子履新。而回顧2023年5月,在公司任職超過四年的董事長、法定代表人張貴雲則因工作調動離任,彼時由吳若曼接任。

另據公開信息,興銀基金還有高管曾因踩監管紅線被“點名”。2024年基金中報顯示,2024年4月,興銀基金及其高級管理人員因未嚴格執行公司製度被上海證監局出具警示函,興銀基金在公告中指出,已完成相關整改。

官網公開信息顯示,興銀基金前身為華福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13年10月,由華福證券與共同出資設立,注冊資本為1.43億元。

iFinD顯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興銀基金旗下公募在管規模為1067.32億元,非貨基在管規模為675.99億元,其中,債券型產品規模高達646.82億元。整體來看,興銀基金的產品規模主要靠貨幣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支撐。相較之下,混合型、股票型產品規模則僅有19.28億元、9.88億元。

回顧此前規模,興銀基金曾在2023年四季度末首破千億元,達1252.36億元。2024年,該公募在管規模經曆小幅下滑後再度抬升,並在2024年二季度末達到1284.76億元的規模峰值,但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規模則直降217.44億元,環比減少16.92%。其中,貨幣型基金規模縮水幅度最大,環比減少31.67%。

就新任總經理履職對公司有何影響、出任總經理的易勇擬如何帶動公司在管規模提升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發文采訪興銀基金,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複。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認為,興銀基金迎來新任總經理有望為公司帶來新的管理理念和戰略方向,有助於推動公司的創新和發展。同時,新任總經理的豐富工作經驗和資源可能為公司帶來更多的合作機會和市場拓展空間。

“為了保住千億規模,公司還可以考慮加強品牌營銷和宣傳推廣,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在監管注重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的背景下,未來該公司也可以加強對權益類市場的研究和分析,把握市場趨勢和投資機會。同時,加大權益類產品的研發和創新力度,推出符合市場需求和投資者偏好的新產品。加強投資團隊建設,提高投資管理和風險控製能力,確保權益類產品的穩健運營和良好業績。”江瀚建議道。

北京商報記者 郝彥

澳航停飛:挾旅客以令工會
樓市調控:深水區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