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小夥伴想了解長三角規劃,今天小編專門整理了長三角規劃的相關內容分享給大家,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本文目錄一覽:
- 1、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
- 2、長三角一體化規劃出爐,兩個突破口引領區域發展
- 3、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發布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
據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綱要》明確了長江三角洲(以下簡稱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規劃範圍、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為這一國家戰略實施提供了綱要指南。
推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增強長三角地區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提高經濟集聚度、區域連接性和政策協同效率,對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意義重大。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將同“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相互配合,完善中國改革開放空間布局。
《綱要》指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規劃範圍包括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麵積35.8萬平方公裏)。以上海市,江蘇省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揚州等27個城市為中心區(麵積22.5萬平方公裏),輻射帶動長三角地區高質量發展。以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麵積約2300平方公裏),示範引領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以上海臨港等地區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片區,打造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
《綱要》確定了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五大戰略定位,分別是全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全國高質量發展樣板區、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引領區、區域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
對於發展目標,《綱要》提出,到2025年,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跨界區域、城市鄉村等區域板塊一體化發展達到較高水平,在科創產業、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領域基本實現一體化發展,全麵建立一體化發展的體製機製。同時,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0%,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以上,5G網絡覆蓋率達到80%等多項細分領域目標。
《綱要》共分十二章,是指導長三角地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一體化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是製定相關規劃和政策的依據。規劃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來源:北京日報
長三角一體化規劃出爐,兩個突破口引領區域發展
12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是為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完善中國改革開放空間布局、打造中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的重大戰略舉措。
《規劃綱要》的正式發布,意味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與“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共同建設並相互配合,進一步完善了中國改革開放空間布局。
《規劃綱要》賦予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五大戰略定位,即:全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全國高質量發展樣板區、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引領區、區域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和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
作為綱領性文件,《規劃綱要》規劃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是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製定有關專業規劃和具體政策的依據。
到2025年,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跨界區域、城市鄉村等區域板塊一體化發展達到較高水平,在科創產業、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領域基本實現一體化發展,全麵建立一體化發展的體製機製。
到2035年,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達到較高水平。現代化經濟體係基本建成,城鄉區域差距明顯縮小,公共服務水平趨於均衡,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全麵實現,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體相當,一體化發展體製機製更加完善,整體達到全國領先水平,成為最具影響力和帶動力的強勁活躍增長極。
12月2日,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決策谘詢專家、中科院研究員陳雯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規劃綱要》是在新時代背景下編製的,更加務實,更加注重帶動國內發展,將發展新理念貫徹全過程,通過一體化促進高質量發展,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兩大突破口
就在《規劃綱要》發布前的一個月,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在上海揭牌。
這是在長三角滬蘇浙(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的交匯區,跨越三個不同的行政區,共同構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示範引領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這是《規劃綱要》在起草階段後調整新納入的重要內容之一,《規劃綱要》在5月13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審議,後又進一步完善公布。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上海分院副院長孫娟此前在一次學術會議上透露,當前對長三角高質量發展構成較大挑戰的是生態,研究發現約有70%的汙染來自本行政區內,而在近些年的發展中,為獲得更多的土地資源,各地都有大規模填湖、填河等行為,這帶來了水體的消失。
《規劃綱要》中明確,要率先探索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從項目協同走向區域一體化製度創新,打破行政邊界,不改變現行的行政隸屬關係,實現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贏,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探索路徑和提供示範。
另一個調整納入的重要內容是高標準建設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片區。按《規劃綱要》,新片區是以投資自由、貿易自由、資金自由、運輸自由、人員從業自由等為重點,推進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打造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
國家級智庫長江產經研究院教授陳柳認為,這體現了長三角一體化的最新動向,提出了未來一個階段的發展方向。
“新增的兩大內容體現出了中央對區域發展的高要求和支持。”陳雯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兩大內容的關鍵在於“引領、帶動”的作用,即按照中心區、全域、全國推廣的層次,逐漸放大輻射帶動效應,複製推廣經驗,凸顯出國家層麵更大力度的改革決心和開放尺度。
區域互利共贏
《規劃綱要》之所以通過設立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和自貿新片區在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先行先試,則是因為考慮到跨界發展的難度和對外開放中的探索。
陳柳認為,《規劃綱要》直麵過去一體化中的問題和障礙,這在創新製度設計上有所體現。比如,提出通過製度設計“啃硬骨頭”,要在土地、環境、財稅分享等建設協同方案,建立統一規則,規範招商引資和人才招引政策,“這有利於減少政府預算的軟約束,減少地方政府之間不合理的過度競爭。”
簡言之,如何貫徹落實一體化,關鍵在於厘清跨界發展中的矛盾是什麽,相互之間最有影響的是什麽,針對這些矛盾如何解決。
而從實踐中看,諸多涉及到市場的問題都已得到了共識,諸如當前先行解決的“斷頭路”等互聯互通等基本公共服務覆蓋的領域,但最大的挑戰集中在資源環境和民生共享這兩大領域。
鑒於此,《規劃綱要》提出,探索建立區域互利共贏的稅收利益分享機製和征管協調機製,促進公平競爭。探索建立區域投資、稅收等利益爭端處理機製,形成有利於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的良好環境。
“(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三地聯合建立了理事會製度,當前圍繞探索一體化發展製度創新、政策支撐保障以及推進標誌性重大項目三個方麵確定了40多項的重點工作,按照計劃穩步推進。”吳江區政府發言人在答複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按照時間節點和任務完成情況向國家層麵統一匯報。
三地聯合一體化示範區理事會的理事長由兩省一市常務副省(市)長輪值,理事會作為一體化示範區建設重要事項的決策平台,堅持聯合、輪值、共治和統一決策,由滬蘇浙的常務副省(市)長輪值,定期召開會議,研究確定一體化示範區發展規劃、改革事項、支持政策,協調推進重大項目。
政府間合作:國企先行
根據《規劃綱要》,建立區域間成本共擔利益共享機製,探索建立跨區域產業轉移、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園區合作的成本分擔和利益共享機製,完善重大經濟指標協調劃分的政府內部考核製度,調動政府和市場主體積極性。
從具體的措施看,一是把“創新共建”放在《規劃綱要》原則的首要位置,提出聯合開展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就是要以長三角為整體參與國際競爭,體現國際競爭力;二是《規劃綱要》在創新方麵強調了“共同體”和“分工”,通過協同共享提高長三角的創新效率,同時通過市場機製主導和產業政策引導相結合,減少重複建設和不合理的競爭。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國資體量最大的浙江省已在積極謀劃,試圖建設長三角國資領域的協調辦公機製,進行跨區域的重大項目、投融資等工作。
之前,長三角區域內部的合作,往往集中在國家設定的重大跨界工程上,由國家牽頭、多地參與的合作模式。國資國企改革研究者宋文閣博士向記者透露,國有企業是長三角27個城市建設發展的主力軍,是一市三省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國家隊”,在某個產業鏈上可共同進行協同創新、並購重組、產業轉移、重大項目投資融資、重大課題研究等活動,當然也可以一起金融股權合作或資本運作等,“這些合作、協同或一體化可以發揮很好的示範帶動作用,為長三角一體化做出國有經濟貢獻,實現區域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發布
中共中央、國務院昨日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規劃綱要是指導長三角地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一體化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是製定相關規劃和政策的依據。規劃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範圍包括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
規劃綱要提出,到2035年,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達到較高水平。現代化經濟體係基本建成,城鄉區域差距明顯縮小,公共服務水平趨於均衡,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全麵實現,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體相當,一體化發展體製機製更加完善,整體達到全國領先水平,成為最具影響力和帶動力的強勁活躍增長極。
規劃綱要指出,要推動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提升上海服務功能,發揮蘇浙皖比較優勢。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走“科創+產業”道路。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核心關鍵技術,鼓勵長三角地區高成長創新企業到上交所科創板上市融資。圍繞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十大領域,強化區域優勢產業協作。推動中心區重化工業和工程機械、輕工食品、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向具備承接能力的中心區以外城市和部分沿海地區升級轉移。加強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衛星導航等新技術研發應用。
規劃綱要指出,堅持優化提升、適度超前的原則,統籌推進跨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合力打造世界級機場群,規劃建設南通新機場,成為上海國際航空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共同打造數字長三角,加快量子通信產業發展。
規劃綱要還指出,要強化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加快公共服務便利共享。以“一帶一路”建設為統領,在更高層次、更寬領域,以更大力度協同推進對外開放,深化開放合作,優化營商環境,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製,不斷增強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高水平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
要創新一體化發展體製機製。加快金融領域協同改革和創新,促進資本跨區域有序自由流動。完善區域性股權市場。依法合規擴大發行企業債券、綠色債券、自貿區債券、創新創業債券。推動建立統一的抵押質押製度,推進區域異地存儲、信用擔保等業務同城化。聯合共建金融風險監測防控體係,共同防範化解區域金融風險。鼓勵地方政府聯合設立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投資專項資金,主要用於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經濟發展、盤活存量低效用地等投入。支持符合監管政策的地方法人銀行在上海設立營運中心。支持上交所在長三角設立服務基地,搭建企業上市服務平台。
同時,推動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改革,依法有序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支持浙江溫州、台州開展跨區域發展政策協同試驗,為民營經濟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探索路徑。
規劃綱要指出,要加快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片區建設,以投資自由、貿易自由、資金自由、運輸自由、人員從業自由等為重點,推進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打造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定期總結評估新片區在投資管理、貿易監管、金融開放、人才流動、運輸管理、風險管控等方麵的製度經驗,加強自由貿易試驗區與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經濟技術開發區聯動,放大自由貿易試驗區輻射帶動效應。
以上就是長三角規劃的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