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8分钟前回复 :span>
二套及以上 | 35.06 | 13.76 | 1369.94 | 14.37 |
貸款職工 | 單繳存職工 | 118.63 | 46.57 | 4027.02 | 42.24 |
雙繳存職工 | 134.13 | 52.65 | 5425.49 | 56.90 |
三人及以上繳存職工 | 2.00 | 0.78 | 82.34 | 0.86 |
貸款人年齡 | 30歲(含)以下 | 84.87 | 33.31 | 3175.74 | 33.31 |
30歲-40歲(含) | 97.85 | 38.41 | 3891.85 | 40.82 |
40歲-50歲(含) | 55.36 | 21.73 | 1948.00 | 20.43 |
50歲以上 | 16.68 | 6.55 | 519.26 | 5.44 |
收入水平[4] | 中、低收入 | 244.69 | 96.05 | 9089.64 | 95.33 |
高收入 | 10.07 | 3.95 | 445.21 | 4.67 |
圖3 2013—2017年個人住房貸款金額及個人住房貸款率
2.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試點項目貸款。
2017年末,經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財政部、人民銀行批準,全國已開展住房公積金貸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試點的城市85個,試點項目374個,計劃貸款額度1059.99億元。
2017年,發放試點項目貸款9.62億元,回收試點項目貸款53.49億元。
2017年末,累計向373個試點項目發放貸款871.69億元。累計回收試點項目貸款789.89億元,試點項目貸款餘額81.80億元。328個試點項目結清貸款本息,63個試點城市全部收回貸款本息。
(四)國債。
2017年,兌付、轉讓、收回國債15.87億元,2017年末國債餘額19.05億元。
三、業務收支及增值收益情況
(一)業務收入。2017年,住房公積金業務收入1657.69億元,比上年增長8.97%。其中,存款利息260.09億元,委托貸款利息1387.77億元,國債利息1.01億元,其他8.82億元。
(二)業務支出。2017年,住房公積金業務支出894.47億元,比上年增長7.31%。其中,支付繳存職工利息743.89億元,支付受委托銀行歸集手續費23.56億元、委托貸款手續費54.22億元,公轉商貼息、融資成本等其他支出72.80億元。
(三)增值收益。2017年,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763.22億元,比上年增長10.98%;增值收益率[5]1.57%。
(四)增值收益分配。2017年,提取住房公積金貸款風險準備金212.16億元,提取管理費用106.75億元,提取城市公共租賃住房(廉租住房)建設補充資金453.85億元。
2017年末,累計提取住房公積金貸款風險準備金1716.17億元,累計提取城市公共租賃住房(廉租住房)建設補充資金2904.59億元。
表7 2017年各地區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及分配情況
地區 | 業務收入(億元) | 業務支出(億元) | 增值收益(億元) | 增值收益率(%) | 提取貸款風險準備金(億元) | 提取管理費用 (億元) | 提取公租房(廉租房)建設補充資金(億元) |
全國 | 1657.69 | 894.47 | 763.22 | 1.57 | 212.16 | 106.75 | 453.85 |
北京 | 122.84 | 62.87 | 59.96 | 1.72 | 9.31 | 0.51 | 50.15 |
天津 | 45.99 | 30.36 | 15.63 | 1.31 | 1.20 | 3.69 | 10.74 |
河北 | 53.14 | 28.12 | 25.02 | 1.50 | 1.73 | 5.24 | 18.01 |
山西 | 30.65 | 14.99 | 15.67 | 1.92 | 3.24 | 3.26 | 14.19 |
內蒙古 | 36.21 | 17.71 | 18.50 | 1.67 | 7.39 | 3.83 | 7.04 |
遼寧 | 70.32 | 37.37 | 32.95 | 1.51 | 9.75 | 4.38 | 19.02 |
吉林 | 31.32 | 15.47 | 15.85 | 1.63 | 6.19 | 2.67 | 6.99 |
黑龍江 | 36.63 | 19.18 | 17.45 | 1.43 | 4.80 | 2.72 | 9.94 |
上海 | 122.71 | 61.24 | 61.47 | 1.82 | 36.31 | 1.78 | 23.38 |
江蘇 | 125.35 | 77.37 | 47.98 | 1.31 | 22.93 | 5.48 | 22.85 |
浙江 | 97.07 | 56.48 | 40.60 | 1.48 | 21.71 | 4.13 | 14.76 |
安徽 | 54.25 | 31.06 | 23.19 | 1.59 | 2.37 | 4.66 | 16.34 |
福建 | 46.24 | 27.31 | 18.93 | 1.46 | 4.60 | 1.31 | 13.01 |
江西 | 36.61 | 20.06 | 16.55 | 1.71 | 2.76 | 2.60 | 11.20 |
山東 | 96.38 | 51.09 | 45.29 | 1.54 | 6.99 | 6.11 | 33.09 |
河南 | 57.10 | 30.66 | 26.43 | 1.49 | 9.47 | 4.56 | 12.66 |
湖北 | 67.12 | 37.28 | 29.85 | 1.57 | 5.03 | 5.16 | 18.52 |
湖南 | 51.15 | 24.93 | 26.21 | 1.73 | 4.41 | 5.72 | 17.10 |
廣東 | 149.06 | 79.04 | 70.02 | 1.60 | 18.96 | 5.59 | 45.69 |
廣西 | 30.31 | 14.80 | 15.52 | 1.65 | 4.19 | 2.81 | 8.52 |
海南 | 10.35 | 5.21 | 5.14 | 1.60 | 3.08 | 0.63 | 1.42 |
重慶 | 27.72 | 16.49 | 11.23 | 1.33 | 1.19 | 2.70 | 7.33 |
四川 | 74.95 | 36.66 | 38.29 | 1.69 | 9.89 | 6.86 | 21.57 |
貴州 | 25.57 | 14.72 | 10.85 | 1.35 | 1.10 | 3.29 | 6.46 |
雲南 | 39.60 | 19.78 | 19.82 | 1.63 | 2.06 | 4.73 | 13.05 |
西藏 | 3.91 | 2.95 | 0.96 | 0.47 | 0.57 | 0.10 | 0.28 |
陝西 | 33.60 | 17.42 | 16.18 | 1.53 | 2.85 | 3.58 | 9.70 |
甘肅 | 30.09 | 16.50 | 13.59 | 1.63 | 2.80 | 4.01 | 6.78 |
青海 | 10.96 | 6.62 | 4.33 | 1.56 | 2.36 | 0.66 | 1.25 |
寧夏 | 8.25 | 4.36 | 3.89 | 1.53 | 0.40 | 0.72 | 2.78 |
新疆 | 28.53 | 14.59 | 13.94 | 1.53 | 2.30 | 3.02 | 8.56 |
新疆兵團 | 3.71 | 1.78 | 1.93 | 1.82 | 0.22 | 0.24 | 1.47 |
(五)管理費用支出。2017年,實際支出管理費用104.61億元,比上年增長15.53%。其中,人員經費[6] 47.74億元,公用經費[7]11.28億元,專項經費[8] 45.59億元。
四、資產風險情況
(一)個人住房貸款。2017年末,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逾期額10.58億元,逾期率[9]0.02%;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風險準備金餘額1691.18億元,占個人住房貸款餘額的3.75%;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逾期額與個人住房貸款風險準備金餘額的比率為0.63%。
2017年,使用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風險準備金核銷呆壞賬0.19億元。
(二)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試點項目貸款。2017年末,無逾期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試點項目貸款,試點項目貸款風險準備金餘額13.49億元,占試點項目貸款餘額的16.49%。
(三)曆史遺留風險資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清收住房公積金曆史遺留風險資產0.99億元,清收率65.30%。
截至2018年5月,曆史遺留風險資產餘額0.53億元,其中,山東省濟南市逾期國債資金3392.06萬元,雲南省麗江市逾期國債資金1900萬元。
五、社會經濟效益
(一)繳存擴麵取得新進展。2017年,全國淨增住房公積金繳存單位24.08萬個,淨增住房公積金實繳職工672.72萬人。新開戶單位數比上年增加5.88萬個,新開戶職工比上年增加215.41萬人。
繳存職工中,城鎮私營企業及其他城鎮企業、外商投資企業、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其他類型單位占45.31%,比上年增加2.45個百分點。
新開戶職工中,城鎮私營企業及其他城鎮企業、外商投資企業、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其他類型單位的職工占比達71.37%,比上年增加2.26個百分點;農村轉移人口及新畢業大學生等新市民966.28萬人。2017年11月末落實在內地就業的港澳台同胞住房公積金待遇後,截至2017年底,有0.69萬港澳台同胞納入住房公積金製度覆蓋範圍。
(二)基本住房消費支持有力。2017年,住房租賃提取金額444.76億元,同比增長22.21%;住房租賃提取人數495.52萬人;人均提取金額0.9萬元。
2017年發放的個人住房貸款中,中、低收入群體占96.05%,比上年增加1.23個百分點;首套住房貸款占86.24%,比上年增加2.73個百分點;144(含)平方米以下普通住房貸款占89.20%,比上年減少1.07個百分點。
2017年,共發放異地貸款[10]14.38萬筆、492.41億元;2017年末,累計發放異地貸款54.24萬筆、1635.18億元,餘額1289.73億元。
(三)職工住房消費負擔減輕。2017年,住房公積金住房消費類提取占當年提取額的79.49%。
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比同期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基準利率低1.65—2個百分點,2017年發放的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可為貸款職工節約利息[11]支出1944.70億元,平均每筆貸款可節約利息支出7.63萬元。
2017年,發放公轉商貼息貸款[12]13.48萬筆、604.35億元,當年貼息20.86億元。2017年末,累計發放公轉商貼息貸款51.41萬筆、2166.00億元,累計貼息35.94億元。
(四)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2017年,住房公積金住房消費類提取、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和公轉商貼息貸款共20258.15億元,占全國商品住宅銷售額的18.38%;支持職工購建住房麵積[13] 3.15億平方米,占全國商品住宅銷售麵積的21.76%。
2017年末,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率87.27%,比上年回落1.57個百分點;個人住房貸款市場占有率[14]17.06%。
(五)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2017年,提取城市公共租賃住房(廉租住房)建設補充資金占當年增值收益的59.43%。2017年末,累計為城市公共租賃住房(廉租住房)建設提供補充資金2904.59億元。
2017年末,累計為373個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提供貸款871.69億元,支持建設保障性住房7127.28萬平方米,可以解決約120萬戶職工家庭住房困難。
六、其他重要事項
(一)維護職工貸款權益。2017年,住房城鄉建設部、財政部、人民銀行、原國土資源部聯合印發《關於維護住房公積金繳存職工購房貸款權益的通知》(建金〔2017〕246號),明確房地產開發企業不得拒絕繳存職工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購房,並加大聯合懲戒力度。各地積極開展專項整治活動,維護繳存職工住房公積金貸款的合法權益。
(二)規範業務管理。編製歸集、提取、貸款、資金管理等住房公積金業務標準,2017年,住房城鄉建設部、原質檢總局聯合發布《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業務規範》(GB/T51267-2017)、《住房公積金歸集業務標準》(GB/T51271-2017),全國住房公積金業務規範體係初步形成。
(三)強化流動性管理。指導地方根據當地房地產市場發展狀況和住房公積金流動性情況,適時調整住房公積金使用政策,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率超過100%的省(區、市)由2016年底的8個減少到2017年底的3個。2017年,通過公轉商貼息貸款等渠道拓展資金規模906.80億元,用於支持職工住房消費。
(四)加快信息化建設。2017年末,366個住房公積金中心、分中心完成住房公積金基礎數據標準貫徹和住房公積金結算應用係統接入工作。2017年,通過結算應用係統完成資金結算交易619萬筆,交易金額6746億元,住房公積金資金、業務和財務明細信息實現實時關聯匹配,資金管控能力全麵增強,財務管理效率大幅提高,服務水平全麵提升。
(五)推進綜合服務平台建設。為使繳存單位和繳存職工能更方便的通過信息化渠道辦理各項住房公積金業務,提高業務辦理效率,全國342個設區城市中,有105個城市基本建成包含全部8種服務渠道的綜合服務平台,其他城市也建成部分服務渠道。其中:開通門戶網站的城市有295個、使用12329服務熱線的城市有313個、建成網上業務大廳的城市有161個、設置自助終端服務的城市有233個、開通官方微信的城市有241個、上線手機客戶端的城市有128個。
(六)開通轉移接續平台。為方便繳存職工跨區域就業,2017年7月建成並開通全國住房公積金轉移接續平台,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實現“賬隨人走,錢隨賬走”。截至2017年末,各地通過平台共辦結住房公積金轉移接續業務19萬筆、54.1億元。
(七)落實港澳台同胞住房公積金待遇。會同財政部、人民銀行、國務院港澳辦、國務院台辦印發《關於在內地(大陸)就業的港澳台同胞享有住房公積金待遇有關問題的意見》(建金〔2017〕237號),明確在內地(大陸)就業的港澳台同胞均可按照《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和相關政策規定繳存住房公積金,並享有同等使用權利。
(八)加強精神文明建設。2017年,全行業創建地市級以上文明單位(行業、窗口)280個,青年文明號129個,工人先鋒號21個,五一勞動獎章(勞動模範)24個,三八紅旗手(巾幗文明崗)86個,先進集體和個人886個,其他榮譽稱號35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