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最大贏家!銀行板塊2024年大漲43%,上海銀行領漲

 行业资讯     |      2025-07-04

12月31日,上證指數收跌1.63%,深證成指跌2.4%,創業板指跌2.93%。縱觀全年表現,三大股指漲幅分別為12.67%、9.34%和13.23%。

從板塊表現來看,A股銀行板塊漲幅達42.84%,在30個中信一級行業中排名第一。個股中,11家銀行漲幅超50%,其中,、、、漲幅超過60%。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銀行股2024年的強勢表現與市場增量資金和風險偏好相關,在避險情緒驅動下,銀行股高分紅優勢明顯。銀行板塊在2025年仍有配置價值。不過,就空間來看,股價上漲會攤薄股息率,2025年銀行板塊或難以重現超30%的漲幅。

大行屢創新高,中小行兩級分化

2024年,A股42家上市銀行股僅有一家未能實現正收益。從漲幅來看,地方性銀行占據了漲幅榜前八位。漲幅排名前十的銀行中,長三角地區銀行超過半數,除三家上海地區銀行之外,漲幅58%,、漲幅均超56%。

有銀行業人士對界麵新聞表示,無論是長三角還是成渝地區,漲幅排名靠前的銀行基本在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這些地區銀行業務競爭激烈,息差可能會偏低,但上述地區也是國家重點戰略落地區域,銀行業務空間較大,比如長三角地區同時也是全國客戶質量最好的,不良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有利於銀行經營穩定。

漲幅排名前十的銀行中,也有、這樣的國有大行。

事實上,國有大行今年表現同樣不俗,六大國有銀行中,農業銀行漲幅最高,達到54.74%,工商銀行漲幅為52.39%,、、漲幅均在40%以上,漲幅也達到37%,國有銀行漲幅均處在中等偏上水平。

不過,中小銀行漲幅呈現兩極分化,42家上市銀行中,漲幅排名靠後的多為地方銀行,比如成為A股上市銀行今年唯一下跌的銀行,漲幅4.48%,漲幅10.4%。

研報認為,截至12月27日,指數上漲6.7%,兼具絕對收益與相對收益。板塊層麵,被動資金加倉是重要推動力量。中信證券對被動基金買入高頻數據進行測算,以涉及銀行股的11個指數及掛鉤的81支ETF作為樣本,樣本ETF淨申購資金為1001億元,其中A500掛鉤ETF淨申購約629億元,占樣本ETF淨申購比重達到62.8%。

而在增量資金中,銀行板塊收益顯著,測算樣本ETF基金中流向銀行的淨買入資金136.7億元,其中A500指數為最重要增量,貢獻銀行淨買入51億元。

從今年9月開始,多隻基金密集發行,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2月中旬,全市場中證A500指數基金產品規模超過3000億元,相關基金規模在10月末尚不足800億元。

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對界麵新聞表示,銀行板塊漲幅靠前,主要是與市場增量資金風格偏好完美契合。從2024年來看,指數基金和險資是最主要的增量資金來源,前者側重大盤權重,後者青睞高股息,與銀行板塊完美契合,加上自身業績也還不錯,前三季度淨利潤實現了正增長,就有了較好的行情表現。

銀行股為何強勢?

一位券商銀行業分析師對界麵新聞表示,可以看到,銀行股2024年整體表現都很不錯,而漲幅最高的個股基本是“優中選優”的結果,比如營收和淨利潤增速穩定,在行業整體淨息差承壓的情況下下,優秀的成本管理能力,人效比高。“另外,銀行股的股息率在全部上市公司中很有優勢,大股東增持在偏樂觀的環境下,容易成為進一步上漲的催化劑。”

比如,浦發銀行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為352.23億元,同比增長25.86%,增速在所有A股上市銀行中排名第一,該行也是年內股價漲幅最高的全國性股份行。而從股息率角度來看,在板塊漲幅超40%的前提下,仍有8家銀行股息率超過7%。、、上海銀行、股息率超過8%。

中信證券認為,個股層麵,具備板塊超額收益的銀行,在被動資金淨買入及融資買入兩個維度均有強於行業的表現。除上述增量資金外,臨近銀行中期分紅季絕對收益資金存在配置需求,相對收益資金則存在調整行業結構需求,共同作用於加大銀行板塊配置力度。

從中期分紅情況看,工商銀行分紅金額最高,按照每10股派息1.434元,現金派息總額為511億元左右;建設銀行計劃每10股派息1.97元,分紅金額在493億元左右;農業銀行計劃每10股派息1.164元,分紅金額約為407億元;郵儲銀行計劃每10股派息1.477元,分紅金額約為146億元;中國銀行計劃每10股派息1.208元,派息總額約356億元;交通銀行計劃每10股派息1.82元,合計派息約135億元。

中信證券認為,銀行股高股息、低波動和穩健的經營風格,使其在市場震蕩時期成為資金的“避風港”。尤其是在年底和年初,保險資金的增配預期更進一步強化了銀行股的吸引力。同時,房地產市場邊際改善帶來的按揭需求回暖以及居民存款定期化趨勢的邊際改善,也為銀行的穩定增長提供了支撐。

另外,股東增持也成為向市場傳遞信心的重要舉措。受市值管理新規等政策影響,多家銀行頻獲大股東或高管層增持。12月以來,獲增持的A股上市銀行已達5家,其中不乏漲幅靠前的銀行。

12月12日,成都銀行公告稱,股東成都欣天頤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增持518萬股該行股份,欣天頤投資公司為成都國資委實控;9月-12月期間,同為成都國資委實控的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團通過可轉債轉股方式也對該行實施了增持。

12月11日,公告,該行第一大股東蘇州國際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增持該行股份4892.48萬股,增持後持股比例升至13.20%,國發集團由蘇州市財政局實控。11月末,該行多名高管自願發起增持股份計劃,並迅速落地。

12月5日,滬農商行(601825.SH)公告稱,截至2024年12月4日,該行包括高級管理人員和部分董事、監事在內的合計12名增持主體,通過上交所交易係統以集中競價的方式累計增持該行股份89.28萬股,合計增持金額601.21萬元

強勢行情能否延續?

湘財證券研報稱,經營方麵,銀行息差壓力仍然存在,考慮負債端成本管理更有成效,預計息差降幅有望進一步收窄。此外,隨著傭金費率調整的影響褪去,銀行中間收入貢獻有望提高。預計上市銀行營業收入仍趨於下降,但撥備有望繼續反哺利潤,業績壓力可控。

中信證券建議,當前經濟、政策、資金麵的合力,共同指向銀行板塊的高確定性收益,預計估值繼續上行仍是阻力最小的方向。個股組合方麵,推薦具備高分紅收益率標簽的銀行,也建議關注具備中長期絕對收益空間的銀行。

薛洪言認為,展望2025年,驅動銀行板塊在2024年走牛的因素,大概率仍會延續。相應地,銀行板塊在2025年仍有配置價值。就空間來看,股價上漲會攤薄股息率,明年銀行板塊或難以重現超30%的漲幅,但實現絕對收益、跑贏存款利率的問題不大。